深度解析施克SICK编码器的线数、分辨率及接线方法
编码器,这一在工业中的电机定位设备,其核心作用在于将角位移或直线位移精准地转换为电信号。具体来说,前者被称为码盘,后者则被称为码尺。无论是绝对式编码器还是增量式编码器,它们都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关键组件,广泛应用于角度、长度测量、转速监测以及精准定位等多样化场合。其中,编码器的分辨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,它决定了设备测量和定位的精确度。而接线方法,则是确保编码器能够稳定、高效地发挥其功能的基础。
编码器的结构图展示了其核心组件和测量原理。在此,我们主要聚焦于编码器的分辨率。编码器上常见的单位是P/R,即脉冲每转(pulse per revolution),它决定了编码器转一圈能输出多少脉冲。此外,伺服电机后方的编码器还可能具有1000线、2500线以及15位、16位等不同分辨率,这些单位可能会让人混淆。但无论单位如何变化,我们关心的是编码器每转一圈能输出多少脉冲。另外,编码器的输出信号通常包括ABZ三相,其中AB相代表脉冲输出,而Z相则指示圈数。通过观察AB两相的相位差(90°)以及A相相对于B相的超前或滞后状态,我们可以判断出旋转的方向。
首先,我们来澄清一下P/R和ppr的概念。这两者都表示编码器每转一圈所输出的脉冲数,这是一个相对直观且容易理解的概念。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编码器光电码盘的一周刻线。增量式码盘的刻线可以是10线、100线或2500线,只要码盘刻线足够,编码器就能分辨出相应的角度。在一般的计算中,我们通常以360度除以刻线数来得出每个刻线所代表的角度。
同样地,编码器光电码盘的一圈也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份,每一份都对应着一个脉冲。在计算脉冲数时,常常采用4倍频的方法来进行计数,这样可以使分辨率提高4倍。例如,一个2500线编码器的分辨率在采用4倍频后,可以达到10000p/r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4倍频和1倍频的区别,我们可以借助脉冲方波来进行说明。
简单来说,1倍频计数就是在一个完整的周期内检测到A和B方波的输出,从而产生一个脉冲。而4倍频计数则是在同一个周期内,检测到A方波的一个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,以及B方波的一个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,每个上升沿或下降沿都会触发一个脉冲的输出。这样一来,在一个周期内就能产生4个脉冲,从而显著提高了分辨率和定位精度。
接下来,我们谈谈“位"的概念。在绝对值编码器中,“位"是一个关键指标。其圆形码盘上沿径向分布着若干同心码盘,每条码道上由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交替组成。相邻码道的扇区数量呈双倍关系。码盘上的码道数量决定了其二进制数码的位数。在码盘的一侧设有光源,另一侧则对应每一码道配置了一个光敏元件。当码盘处于不同位置时,这些光敏元件会根据受光照情况转换出相应的电平信号,进而形成二进制数并输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以“位"为单位的分辨率通常高于以“线"为单位的分辨率。在编码器中,对于超过1000线的分辨率,常常采用“位"来表示。
此外,编码器的正确接线方法也至关重要。不同型号的编码器可能有不同的接线原理和实际接线方式,但一般都需要确保电源线、输入线和输出线等正确连接。例如,在增量型编码器的接线中,棕色线通常接电源正极,蓝色线接电源负极,而黑色、白色和橙色线则分别接输入0.00、输入0.01和输入0.04。同时,还需要确保PLC的COM端子正确接电源正极。
(2)请参考下图,这是PNP输出增量型的实际接线图。
棕色线应接电源正极,蓝色线接电源负极,黑色线接输入0.00,白色线接输入0.01,橙色线接输入0.04,同时,PLC的COM端子需接电源负极,以确保正确接线。
(3)展示了绝对值型编码器的线路与PLC输入点的对应关系,而图2则描绘了NPN输出绝对值型的实际接线情况。
在接线时,应将红色线接到电源正极,黑色线接到电源负极,同时,将褐色线、橙色线、黄色线、绿色线、蓝色线、紫色线、灰色线和白色线分别接到相应的输入点上。此外,的端子应接电源正极,以确保接线正确无误。
(4)输出绝对值型的实际接线情况。
在接线时,应遵循以下规则:红色线应接至电源正极,黑色线接至电源负极。同时,将褐色线、橙色线、黄色线、绿色线、蓝色线、紫色线、灰色线和白色线分别接到相应的输入点上,例如,褐色线接输入0.00,橙色线接输入0.01,以此类推。此外,PLC的COM端子应接至电源负极,以确保接线无误。